每當人們說“你一看就不是本地人”、“我們那兒的人不會這么干”的時候,他們在以地域劃分不同的人。如今大家都跑到了網上,地域變成了“社區”,也在形成一定的特征。好奇心日報想探索的是互聯網不同社區的鮮明地域特征是什么樣的。從內部看,這里有突出的性格和流行語言,從外部看,則可能出現常說的鄙視鏈。這系列文章屬于“好奇心人類學”的一部分,將定期推出。
我們來到了 B 站建設
一度,這里的確是個未知的世界,和大眾文化保持距離,偏居一隅。
這里是特別的。也只有少數人會對它產生興趣。這個世界起初沒有迎來“吉普賽人”,沒人前來兜售一個由陳規舊律和世事變遷構成的外部世界。
但現在,當我們拿起人類學的放大鏡和遲到的敏銳進入這個舊日“孤島”時,它已經變得易于進入了。它就像《百年孤獨》里通上火車的小鎮馬孔多,沒人記得,第一列火車是什么時候開通的,但人們多多少少清楚,一些有決策權力的人主導了鐵路的修建。
B 站建設的活躍用戶在 2014 年 7 月超過了 3000 萬,這個數字接近“人人網”赴美上市前的活躍用戶數。超過四分之三的 B 站建設用戶在 24
歲以下。不過,年齡區間的高度集中仍然不能保證這里的純粹性。
B站建設到底是個怎樣的網站?
外來人口飛快地學會了當地的語言,其中的一些常住下來,另一些則把它們帶往島外,盡管他們還沒有習得最純正的口音,對語言背后的隱喻更是一知半解,但這并不妨礙將其塑造成生意場上動聽的新行話。
穿行在二手消費市場上時,觀察者很容易受到歡迎,但我們打算走得更深一點。
在多數人并不了解的 ACG (動畫、漫畫、游戲)文化浸染下,B
站的深度用戶被發現帶著一些成其所是的幽默“怪癖”。他們有的拒接了電話采訪,卻細心地回復郵件;大多謝絕了使用真名,卻保證據實作答;對話剛一開場就開始發送網絡表情;其中的幾個會更加偏愛
QQ 對話,“因為微信是父輩用的”。
光是接受采訪,他們可能都經歷了一番思想斗爭,不少人原本并沒有告訴過身邊人自己在使用 B
站,即使用的是網名,也仍有擔憂。這完全可以理解。他們中的大多數并不愿意成為導游,對從火車上涌下的新奇乘客甚至心存抱怨。其中的一些還信誓旦旦地說,他們可能會在不久之后就抽身離開。
這聽起來也像是在說,好家伙,你們趕上了這趟車。
一群少年聚集到了 B 站建設,據說他們是二次元來的
兔丸謝絕使用真名,卻還是向我們說了些“黑歷史”。
《叛逆的魯路修 R2
》第二季女主角夏利死的那會兒,正在讀大學的兔丸在人人網上寫了篇影評。影評的原委是自己很受感動。但悉心制造的氣氛很快被現實世界里的朋友打破了,他留言說兔丸“真是一個純真的小姑娘”。
在這群少年身上,這類平常言語的傷害點數時常出乎意料。兔丸沒有注銷人人網,去有意將它降格為真實世界社交的工具,反正她在這里的大多數朋友不看動畫不知劇情,只是對另一個世界急切地指指點點。
但臨走前,兔丸還是搜索了一眾動畫《黑塔利亞》同好,把他們從人人網上抽離加進了一個 QQ
小組。這里足夠隱秘,再不會有人在談論動畫時,擺出一副大人模樣,把明星八卦、軍事槍炮、文史哲這類“奇怪”的東西混進來。
B站建設到底是個怎樣的網站?